服务热线:
18901919522

经典诵读的“音”和“声”的概念《幼儿教育概论

简要描述: 经典诵读方法,特别是对上善经典的诵读,在古代是一种进行全方位的生命调整,使人的品质、品格、品行同...

详细介绍

  经典诵读方法,特别是对上善经典的诵读,在古代是一种进行全方位的生命调整,使人的品质、品格、品行同步获得提升和再造的简易方法。

  现代人都不注重开口进行诵读经典,也不太了解经典内部的一些结构,所以对声音与诵读经典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不太重视,就逐步放弃了诵读修身。

  特别是当运用科学手段对“声” 和“音”的研究、探索还没有进入到理想状态时,这种主动运用诵读经典来配合内圣外王治理的传统修身文化,大多就被放弃了。

  经典诵读之所以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与“声”和“音”与经典诵读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科学研究揭示,宇宙的本质就是波动或者振动,宇宙万物按照各自特定的频率进行振动,并且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网络,形成一个整体,互相影响。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了很多关于声音的物理特性,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着更加深刻的揭示。

  古人讲“五音”却不说“五声”,讲“音乐”却不说“声乐”,是因为“声乐”只是西方智能思维的概念。

  音,则是需要心来感受的,因为它是后天眼、耳、鼻、舌、身难以捕捉的一种振动频率,所以通过音产生的某种振动而感知捕捉到的,比如腹腔感觉到热、胀或一种压力感,这不是音的本身,而是音对肉体产生的一种物理作用。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八音之中, 惟石之聲为精诣,入于耳也深……故于文耳殸为聲。”

  “聲”,甲骨文字形“”,由“”“”“”共同组成。“”,是“石”字的省文,也是古代“殸”的绘形“”,是敲击石表的动象的声波会意;“”, 是“耳”字的甲骨文。

  将古人通过慧识观察所描画记录下来的“聲”字甲骨文造型,与现代物理声学实验进行对照,我们就会惊叹古人洞穿古今的超人智慧和观察能力。

  古圣是将声学原理高度浓缩地藏密于字形,而现代的物理学实验,只是将古代的“石磬”改换为音叉,在被动性声源物器的制作和利用上,仍然无法脱离古人所揭示的用空、用中的原理;并且是将“”所象喻的一切主动性声源,改换成具体而片面的蛙鸣实验了。

  老子说:“大音希声”,自然大道发出的音,虽然无法用耳朵听到,但是却能感受到音能的振荡在产生作用。

  这是描绘修身者在慧境中所听到的音,这种音的聆听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甲骨文的象形表意恰恰又极其标准地表述了这种现象。

  有些字形中下边的“日”字结构的存在,同样也是慧观下对有质无形的光和音的象形描述。

  “音”,在没有转化成有质有形的结构之前,是以一种能量体的方式而存在的,一但转换为有相,变得有质有形时,就一定同时伴随着“声”的出现。

  就像容器一样,看起来一个容器内是“空”的,但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实际上里面有一个特殊的能量结构体存在。

  “音”,是有质无形的质元能量流,以其本身客观存在的五大类振荡频率为内核,寄附于声中,而又依据五数的不同格律,进行显发表达,能被生命体所听闻感受,产生声与音的双重效应,同步或异步作用于生命体中有质有形的系统和有质无形的系统。

  “音”,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只是振荡的频率有高有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振荡频率。

  观看西方教堂钟和东方寺观钟的造型,聆听他们各自不同的敲击声,就会发现:西方教堂的钟是敲击内壁,“音” 和“声”混淆;而东方寺观的钟则是敲击外壁生“声”,内腔生“音” 和鸣。

  西方的美声唱法发声原理与教堂钟的设计原理相近,强调的把“声”和“音”在小腹腔里振荡以后再发出来。

  中国文化深知“音”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钟的设计上,讲究要把“声”和“音”隔开来,敲击外壁让“声”在外面发出,而使内壁产生的“音”免受到外壁“声”的混杂和干扰。

  当人通过声带振动发出“声”时,“音”始终在后面作为基础,产生能量推动和转换,随时可以换转为“声”。

  而且,“声” 的产生所伴随着的振动频率,其中,既包含“声”本身的振荡频率,还包含有“音”的振荡频率。

  所以,不同的声音,既有分贝数值高低的不同,也有能量振荡频率数值高低的差异。

  最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交流的时期,人类自身发出的声音并不是用于思想的交流,而是用“声”作为一种传递工具,用“音”的能量振荡,来帮助别人或自己进行疾病调节的。

  声音、乐曲如果安排得巧妙,能够把外在的“声”和内在的“音”比较和谐地表现出来,对人体内的能量起到一种振荡和调节作用。

  因为后来人类为了掩盖自己心里的想法,不再使用心音交流,而开始使用后天的语言交流后,才使得这种人们所依赖的“声”和“音”的能量下降了。

  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也都是在按照一定的频率振动着。

  人体的各个臟器发出不同的振动波,好像一个交响乐团, 只有协调、平衡,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乐章。

  声音、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该文摘自熊春锦先生著《幼儿教育概论》,现代教育出版社,第264—268页,2015年9月第1版,2022年7月第3次印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