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大一新生队伍脱颖而出。如今,复赛酣战在即,相信他们会继续向大家展示极致的真理与口才交锋!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史中,人类从最初的盲目畏惧死亡发展到消极平静地接受死亡,最后到积极主动地规范死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安乐死”顺应时代的发展步入大众视野。但因其是一个涉及到医学、伦理、道德、法律、社会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所以自它出现起,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议。
赞成的人认为,安乐死问题其实就是接受死亡法则的生命处置问题。它仅仅是在已无法挽救生命的前提下去选择采用何种最佳方式去终结生命。因此,安乐死的实质是“生命终结的处置行为”,能够说是一种“优死”的选择。
但是,毋庸置疑安乐死也有让人难以忽视的弊端。从实施安乐死的具体操作来看,其自身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而且,于社会而言,安乐死不是帮助绝路病患的唯一途径,一部分人认为相比于安乐死,临终关怀或许才是重视生命的更好途径。
关于安乐死是否应该被合法化,众说纷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该对此抱有什么样的态度?
近年来,以往经常被国人读错的一些汉字发音,在得到权威部门的调研与确认后,被编进了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并取代了原本的读音,成为了今后汉语教学与社会生活所应参照的选项,此做法引起人们热议。
关于这次汉字发音的修订,支持的人表示,古音不是古物,并非动不得。语言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跟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流范围的扩大,一些字的读音发生明显的变化,或者对语言读音进行一定的更改,这本身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慎重地对汉字读音做修改,并不是不尊重民间传统文化的行为。
反对的人则认为,流传许久的读音不宜一刀切地修改,决策者还要最大限度地考虑社会心理。将这些屡被读错的发言确认为标准发音,不仅仅影响了语言基础教学工作,更会波及整个社会的汉语传播;不单单是左右了学生作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更是决定了从今往后的文化风气。
是否应该顺应大众误读而更改汉字读音,社会各界都在对此进行思考讨论。传统与现实,怎么样才可以和谐自然地交融延续?
特别需要补充的是,本次复赛第一场中“好言好语队”是由喜爱辩论的大一转系同学和大二、大三学长学姐联合组成,含金量不容小觑。
届时,各队辩手将以饱满的热情向观众们展示一次次思维的精彩碰撞和言语的有力辩驳。在这场强强对话中,谁将一路高歌挺进决赛,而谁又将黯然止步呢?欢迎同学们到场揭开悬念。